趋势 | 巴菲特首次重仓AI!人工智能迎来黄金拐点?

2025年第三季度,即将退休的巴菲特将他投资生涯的“最后一舞”献给了AI——伯克希尔斥资43亿美元购入谷歌母公司Alphabet 1785万股,使其直接跻身前十大重仓股

这是巴菲特首次重仓AI赛道。他曾说“人生就像滚雪球,关键是找到湿雪和长坡”,而当下的AI商业化浪潮,正是这样一段值得深耕的长坡。


01 从"看不懂"到重仓投入

巴菲特对AI的认知轨迹,正是AI技术从概念走向成熟的生动注脚。

这位以“能力圈”原则为核心的投资大师,早年对AI始终保持着审慎的距离。2017年股东大会上,他虽承认AI可能颠覆劳动力市场、创造社会价值,却也坦言自己缺乏特别洞察力。2023年体验ChatGPT后,他直言“这是我完全不理解的事情”,更将AI比作原子弹,既惊叹其“能做出惊人的事情”,又担忧其不可控的潜在风险,直言“我们可能希望从未见过那个精灵”。这种敬畏中带着回避的态度,延续了他对看不懂的科技领域一贯的谨慎。

但到了2025年,巴菲特的投资动作却释放出明确的转变信号。

伯克希尔・哈撒韦在第三季度首次建仓谷歌母公司Alphabet,以43亿美元的持仓直接跻身前十大重仓股。与此同时其连续三个季度减持苹果股票。这一进一退的调整,发生在他即将卸任CEO的特殊时点,被视为对AI时代投资逻辑的最终定调。

这种转变并非背离价值投资本质,而是巴菲特将经典框架适配数字时代的体现。他从不追逐未经验证的技术概念,只投资“能看懂的价值”。当AI产业逐渐呈现出稳定的盈利模式与清晰的成长路径时,这位投资大师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时代级机遇。

“股神”巴菲特(图源网络,侵删)


02 驱动转变的三大现状:AI产业已迈入成熟门槛

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从不依赖情绪,而是基于对产业现状的理性判断。2025年AI产业呈现的三大关键变化——基础设施完善、市场需求爆发、商业化落地提速,这三大现状共同构成了他态度转变的核心逻辑。

首先是AI基础设施的全面成熟,为技术落地扫清了硬件障碍。斯坦福大学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》指出,GPT-3.5 级别模型的推理成本,已经从2022年11月的20美元/百万Token,骤降至 2025 年的 0.07美元/百万Token,降幅超过280倍。斯坦福 AI 指数报告发布:2024年美国 AI 私人投资约为中国的 12 倍、GPT3.5 级别模型推理成本下降 280 倍谷歌TPUv6e、英伟达H100等芯片的规模化量产,让中小微企业也能以低成本获取高质量算力。

更关键的是,基础设施已从单点算力升级为网络协同。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等云厂商构建的全球算力网络,可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。这种"算力+传输"的基础设施闭环,让AI技术不再受限于硬件瓶颈,具备了规模化落地的基础。

来源:斯坦福大学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》

其次是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,为商业化提供了需求支撑。从企业端到消费端,AI已成为“必选项”。企业级市场上,2025年全球生成式AI支出将达到6440亿美元,较2024年增长约70%,金融、制造、零售三大行业贡献超70%需求。消费端市场同样火热,全球主流AI应用的月活用户均突破10亿,ChatGPT、Mid Journey等工具已从尝鲜产品变为日常创作、办公的标配。

最后是商业化落地的加速推进,让AI从概念变为价值创造工具。如今的AI已在多个领域实现稳定变现,甚至科技巨头自身也成为AI应用的深度实践者。英伟达作为AI芯片龙头,不仅为行业提供算力支持,更将AI全面融入内部办公。在今年的GTC大会上,黄仁勋更是直言英伟达所有软件工程师以及芯片设计师已离不开AI。

微软旗下的King工作室更是强制要求员工100%使用AI工具。据麦肯锡调研数据,2025年全球88%的企业已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使用AI,其中39%的组织通过AI实现了实质性财务回报(麦肯锡《The State of AI in 2025》)。这种"可量化的价值创造",正是巴菲特最看重的投资标的特质。

来源:麦肯锡《The State of AI in 2025》

03 九科信息bit-Agent:企业级智能体商业化标杆

当谷歌、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搭建起AI产业的技术底座,垂直领域的创新企业正聚焦场景落地,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九科信息研发的bit-Agent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它深耕大型企业办公场景,以务实的技术路径,打通AI与办公需求的最后一公里。

九科信息bit-Agent整体解决方案

bit-Agent的重要价值,在于破除企业员工使用AI的技术门槛。无需掌握代码,员工通过自然语言指令,即可触发工具模拟人类操作GUI界面(如Office、ERP系统、企业私有软件)。以财务场景为例,过去需半天完成的月度报表,如今只需一句指令,bit-Agent便能自动抓取系统数据、校验逻辑偏差、输出标准化报表。这一过程不仅缩短90%以上的操作时间,更有效降低了人工误差,直接解决办公流程中的效率与精度痛点。

九科信息的技术研发始终以企业办公核心痛点为导向。针对企业——尤其是大型国央企普遍存在的“数据孤岛”问题,bit-Agent重点突破新老系统壁垒实现跨平台任务协同。

这类企业往往同时运行着老旧ERP、传统业务系统与新上线的数字化平台,系统间接口不兼容、数据格式不统一,且老系统因技术架构限制难以二次开发,导致数据流转依赖人工录入。

而bit-Agent无需改造现有系统,通过适配新老系统的GUI交互逻辑与数据规则,既能读取老系统中的历史业务数据,也能同步新平台的实时信息,为不同代际的系统搭建了无障碍通道。

九科信息bit-Agent助力某大型车企智能巡检

商业化落地成果进一步验证了bit-Agent的实用价值。目前,该产品已覆盖制造、金融、能源等多行业的大型企业。其与某上市集团的安全巡检案例,成为国内首个GUI Agent商业化落地标杆,首笔订单即高达近千万元,既展现出九科信息在当前赛道的强大竞争力,同时也大幅提振行业对智能办公前景的信心。

巴菲特重仓AI,印证了该赛道的长期价值;而九科信息这类企业的实践,正为这条“长坡”积累扎实的厚雪。未来,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,bit-Agent将持续迭代“通用办公+行业定制”的产品能力,进一步贴合不同行业的办公场景需求。

九科信息也将始终扎根企业办公领域,以务实的技术创新,让AI不仅成为企业的工具,更成为驱动运营效率升级的核心引擎,真正实现AI价值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