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货|企业为什么必然会从 RPA 走向 AI Agent?

在过去几年里,RPA 一直是企业提升效率的主力工具,在标准化流程中仍具备可靠、稳定的价值。但随着跨系统协作和非结构化数据占比不断上升,企业的自动化需求正在从“执行规范流程”,走向“处理更复杂的任务”。

在九科信息服务的客户中,这种变化愈发明显——流程依旧需要 RPA 执行,但围绕流程之外的判断、理解、统筹,开始出现新的需求。

正因如此,AI Agent 更多是对 RPA 的补充与提升:RPA负责稳定执行,AI Agent承担理解、规划和动态决策,两者协同才能覆盖企业不断扩大的任务边界。也在这样的背景下,企业从 RPA 迈向 AI Agent,成为顺应业务复杂度上升的自然选择。

一、RPA 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?

我们先不急着否定 RPA。它的价值毋庸置疑:重复性强、流程清晰的工作里,它依然是效率神器。但问题在于——

企业的数字化场景很多时候不再“清晰”“稳定”。

以下三类情况,正在对传统 RPA提出挑战:

1、场景变复杂:

流程开始跨系统、跨业务,不可预期性增加。RPA 擅长“照着做”,不擅长“遇事判断”。

2、 页面变化频繁:

UI 改版、元素位置改动都会导致机器人直接“罢工”。RPA 的维护成本正逐年升高。

3、数据越来越“非结构化”:

文件、图片、文本、语音……RPA 对这些信息有些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

总的来说,RPA 面对的是“可预见的世界”,而企业现在处在一个“动态变化的世界”。在这个背景下,“只会按照流程执行”的 RPA 最终会撞到天花板。下面以基于视觉语言模型的GUI Agent与传统RPA特征对比为例:

对比图:传统RPA和GUI Agent

二、Agent 是“下一代企业自动化”的答案

如果说 RPA 是“机械执行者”,那么 AI Agent 则是会判断、会推理、会自我纠错的“数字员工”。

两者最大的分水岭在于:RPA 执行的是流程;Agent 解决的是任务。我们拆开来看。

1、Agent 能“理解”任务,而不是机械复刻流程

给 RPA 下指令必须像写代码,步骤要具体、路径要固定、流程要设计好。

而给一个 Agent 下任务则是:

“帮我统计一下上个月的销售数据,并做成可视化。”或者“检查下安全巡检系统里有没有风险项。”

它会自己规划路径、调用工具、执行动作。这其实是企业最需要的能力——来自模型的理解与推理,让任务真正“可交付”。

2、Agent 是有“自愈能力”的

RPA 一旦遇到页面按钮偏移、API 返回格式变化、系统延迟、数据缺失的问题,往往只有一个结果:失败。

而 Agent 不一样 ——它能在执行中动态探索页面、重新识别按钮、切换 API、调整路径。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,它会暂停并通知你,而不是报一串报错信息。这种“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”的能力,正是大型企业最看重的一点。

3、Agent 可以处理“非结构化世界”

如果说过去企业的数据世界像整齐摆放的文件夹,那么今天的企业数据,更像是被打散在各个角落的“碎片”。文本、截图、邮件、表格、照片、监控画面、语音记录……这些都属于“非结构化数据”:没有固定格式、没有标准字段、没有统一模板,甚至没有稳定表达方式的数据。

这类数据在企业内部的占比正快速上升,但传统 RPA 几乎无能为力——它只能处理规整的字段、固定的坐标、明确的规则,一旦遇到模糊信息、图像变化、多义表述,就会陷入停摆。

而 Agent 的能力恰恰弥补了这一点。

4、Agent 的价值随着时间越用越大

RPA 的产出始终依赖流程编写者。但 Agent 每次执行任务时,都会把方法沉淀为“能力”。久而久之,你得到的不是一个工具,而是一个越做越熟练的“数字员工”。

九科信息在多个大型企业的项目中也看到了这种趋势:用得越久,智能体越好用。

演示图:以Agent为核心的智能自动化

三、两者不是“替换关系”,而是“进化关系”

RPA 并没有被淘汰,它只是完成了历史使命。在真正的企业场景中,RPA 和 Agent 的关系更像:RPA 是“眼、手”,而Agent 是“大脑”。

因此,未来的自动化体系是:AI Agent 负责理解和规划,RPA 与各类工具负责执行。

企业的重点已经变了: 核心竞争力不再是“能不能自动化”,而是“能不能让自动化稳定地跑在复杂场景里”。


四、落地案例:某大型车企的“安全巡检”如何被 Agent 改写?

在与某大型车企的合作中,九科信息遇到这样一个典型难题:安全巡检流程繁琐、系统多、页面差异大、规则经常变化。

用 RPA 做过一次尝试,结果往往是:UI 一改版就全部停摆、多系统跳转失败率高、数据检查逻辑无法通过流程固定表达。当企业级智能体 bit-Agent 介入后,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:

1、任务理解

工程师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任务,bit-Agent 自动规划流程。

2、页面探索式执行

哪怕车企系统的 UI 极为复杂,bit-Agent 依然能稳定识别界面元素并完成巡检。

3、遇到异常自动处理

当某次 API 数据格式变更时,bit-Agent 自动切换备用路径,并在最终报告中标注“该项异常已处理”。

4、巡检能力沉淀

随着运行次数增加,bit-Agent 的识别准确率逐渐提高,整个车企安全巡检工作变得越来越稳定。

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从 RPA 投向了 Agent。


五、从 RPA 到 Agent,是时代的必然,也是企业的主动选择

企业为什么一定会从 RPA 走向 Agent?因为业务变复杂了、数据变模糊了、场景变动态了。

过去那种“靠流程堆自动化”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需求,AI Agent 的到来,让企业第一次拥有了“会思考的自动化能力”。

九科信息bit-Agent五大核心能力

九科信息打造的企业级智能体 bit-Agent,也正是在这一趋势下被越来越多企业采用:它能理解任务、执行操作、自我修复、沉淀能力,让自动化真正跑在复杂环境里。

未来几年,企业将从“有自动化”走向“有智能体”,从机械执行走向智能协同,从重复劳作走向组织智能化。能够真正驾驭 Agent 的企业,将在下一轮竞争中取得明显领先。